為什麼維基仍然重要
老式的社交媒體工具仍在發揮作用
Wiki是夏威夷語,意思是“快”或“快”。作為一個技術平台,沃德·坎寧安於1995年在網上安裝了第一個維基。那是在"博客這個詞被創造出來(四年後,這個詞被縮短為“博客”)。維基比Facebook和Twitter早了大約10年。維基誕生16年,比幾乎所有其他社交媒體工具都要早(當然,電子郵件除外,技術曆史學家說,電子郵件今年將滿40歲)。那麼,為什麼麵對快速變化的技術——所有新的鈴聲和口哨和Web 2.0工具——我們仍然應該使用wiki呢?
使用維基的理由一如既往:
1.wiki是可編輯的網頁,展示了“讀/寫Web”的前景。
2.維基強調了知識是如何積累和不斷變化的。
3.維基可以向學生們證明,寫作和思考都不需要被視為線性過程,因為人們可以同時在wiki項目的不同頁麵和不同部分上工作。
4.管理員可以將wiki設置為公共或私有,不僅可以控製誰可以編輯,還可以控製誰可以閱讀。
5.wiki易於使用,其所見即所得界麵可以作為學習HTML和CSS的入門點。
6.要編輯wiki,除了瀏覽器,你不需要任何其他軟件。
7.wiki跟蹤版本控製,捕獲所有編輯的曆史記錄,以便跟蹤誰做出了貢獻以及他們如何做出貢獻。
8.wiki通常允許簡單的文件和文檔共享。
9.維基是透明的。
10.有很多免費的選擇,尤其是對教育工作者來說。
11.維基是協作的,強調閱讀、寫作和學習不需要孤立地完成。
盡管wiki有很多好處——從易於使用到協作工作空間,但它們仍然被一些人認為是令人困惑和笨拙的。毫無疑問,使用wiki有一些缺點:如果你在點擊“保存”按鈕之前碰巧關閉了標簽頁,在瀏覽器中編輯可能是災難性的。可能會出現格式問題,特別是在嚐試將內容導出到其他工具時。盡管wiki的好處之一是它們不需要HTML知識,但不同的wiki軟件通常使用不同的標記語言,這可能很難記住。維基的導航——設置和導航——可能會令人沮喪。
由於有大量其他Web 2.0工具、協作軟件和內容管理係統可供選擇,許多人認為wiki已經“過時”了。wiki的一些特性可以在其他工具中找到。例如,有群博客,現在許多應用程序都能夠向有限的人群或公眾公開帖子。
但在某些方麵,維基似乎有形象問題。值得注意的是,穀歌稱其維基軟件為“穀歌Sites”而不是“穀歌wikis”。但這種情況可能正在改變,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人們對最有名的維基的日益接受:維基百科.
哈佛尼曼實驗室最近研究了維基百科的成功,問為什麼這個項目成功了,而其他很多合作百科全書都失敗了。它假設了維基百科的幾個重要元素,使之成為可能:例如,維基百科的重點一直是內容的創造,而不是幕後的技術。此外,“維基百科為參與者提供了較低的交易成本,它不再強調內容的社會所有權。”雖然這些都是協作式百科全書的特點,但它們也是wiki技術本身的特點。
這是一個重要的提醒,維基鼓勵每個人的參與,以及“為集體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所做貢獻的有效性”。盡管自維基發明以來出現了很多新工具,但這些都是維基在課堂上仍然有效的很好的理由。